找到相关内容10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宗杲禅师对中国佛教世间化的理论贡献

    圣人之教也。其所出虽不同,而同归于治。儒者,圣人之大有为者也;佛者,圣人之大无为者也。有为者以治世,无为者以治心。”(《镡津文集》,卷八)儒和释同样是圣人之道。所不同者,儒家是“有为”而治,释氏是“无为...

    余秉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91860767.html
  •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赞

    所至,天且厌之久矣,乌能若此也。予固岂尽其道,幸蚊虻饮海亦预其味,敢稽首布之,以遗后学者也。  (取自《镡津文集》卷三。另《嘉兴藏》等本《六祖坛经》卷首有载) ...

    宋 明教大师契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3161512.html
  • 契嵩:为佛教理论做出重大贡献的高僧

    初已经散佚一半。现在只留下《镡津文集》,连附录共22卷。他的主要贡献是通过著书和论辩,加速了佛教和儒家学说的融合。他的禅宗28祖之说,也为后世很多佛家所采纳。这些都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...

    覃延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34487174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仪轨制度——殿堂

    弥勒为三尊者,则以药师代替弥陀坐于左位(东方),如宋契嵩《漳州崇福禅院千佛阁记》说:‘阁成,巍然九间。释迦、弥勒、药师,则位乎其中,千如来则列于前后左右。’(《镡津文集》卷十二)  但以弥勒与释迦、弥陀...以文殊、普贤可也。当来下生既在补处,未有辅佐,岂得与释迦、弥陀并列而为三耶?兹岂一佛独化之道乎?’宋以后,弥勒遂另居于弥勒阁、或弥勒殿(见契嵩《镡津文集》卷十二《泐潭双阁铭并序》)。  宋、辽时代佛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61340493.html
  • 佛教 [制度]殿堂

    镡津文集》卷十二) 但以弥勒与释迦、弥陀并列,后来渐有异议,遂以药师代之。如《释门正统》 卷三说:“或设三佛同殿,右弥勒、天亲、无着(胁侍)者,当来补处之像也; 左弥陀、观音、势至...见契嵩《镡津文集》卷十二《泐潭双阁铭并序》)。 宋、辽时代佛殿,也有供五佛乃至七佛的。如大同华严寺、善化寺及泉州开元寺等宋、辽遗构佛殿,都各供五佛,亦称五智如来或五方佛。义县奉国寺大殿则供过去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2243890.html
  • 关于宋仁宗谈禅的问题

    6176(2006)01—026—04  关于宋仁宗皇帝参禅,南宋马永卿《懒真子》中说:“仁宗皇帝,道德如古帝王,然禅学亦自高远。”[1](卷2)宋代高僧契嵩在《镡津文集》书中也说仁宗皇帝:“垂神禅悦,...长进。  参考文献:  [1]马永卿.懒真子[M].台北: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《四库全书》文渊阁本,1986.  [2]契嵩.镡津文集[M].日本:大正一切经刊行会编校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本,1934.  ...

    费金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2561096.html
  • 儒佛之际与宋初性无善恶说

    中华书局,1986.208.  [11] 全祖望.公是先生文钞序,庐陵学案,宋元学案(卷4)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86.208,208.  [12] 石峻等编.中庸解第四,镡津文集(卷4),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(第3卷第1册)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87.294,294  [13] 石峻等编.辅教编中?广原教,镡津文集,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(第3卷第1册)[M].268,268,268,...

    向世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2452017.html
  • 关于儒、道、佛三家的理论极限

    文字,故至人之宗尚乎默传也。”(《镡津文集》卷三)相传,慧能生来不识文字。可是他极高的悟性,不但使不识文字无法构成他体道的障碍,反倒成了一大天然长处。据《曹溪大师别传》载:“尼将经与读,大师曰:‘不识...起于微,自谓不识世俗文字,及其成至也,方一席之说而显道救世,与乎大圣人之云为者,若合符契也。固其玄德上智生而知之,将自表其法而示其不识乎?”(《镡津文集》卷三)同时,历史上,也每每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:...

    韩东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2952029.html
  • 佛教的消长变化和多元化发展

    释”。③宋儒与传统儒学的一个重要不同点,是突出地强调忠孝节义。宋代佛教①②《二程遗书》卷2、8.①《圆悟佛果禅师语录》。  ②《镡津文集》卷16、8.③也是吸取忠孝仁义作为自己新的教义。智圆说:“士有...②《镡津文集》卷10、1.③《传法正宗记》卷1.④《镡津文集》卷10、1.⑤⑥《大慧语录》卷24.师宫中供养,皆待以师礼;诸师称天子则曰檀越,自称则曰贫道。至宋,绝无此……。”①赞宁端拱元年(988)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51655485.html
  • 中国佛教孝亲观初探

    助佛言孝,劝世行孝,助世行孝了。  契嵩的《孝论》共十二章,见其《镡津文集》的卷三《辅教篇》,第一章《明孝章》认为:“夫孝也者,大戒之所先也”,发挥了《梵网经》的“孝名为戒”的思想。第二章《孝本章》阐明...破邪论》,见《大正藏》卷52。  〔19〕〔20〕〔21〕宗密《盂兰盆经注疏》,见《大正藏》卷39。  〔22〕神清《北山录》,见《大正藏》卷52。  〔23〕以上所引均见契嵩《镡津文集?辅教篇》下,...

    王月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2552019.html